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中新社广西百色11月6日电 题: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 作者 张广权 凌箐璐 秋日清晨,中越重塑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庙村的跨境密林中,71岁的生态林秀文屏息凝神。相机“咔嚓”一声,廊道不仅定格一只大仙鹟展翅的催热潮瞬间,也为一条连接中越两国生灵的观鸟生态廊道留下见证。这样的中越重塑守望,他已坚持九年。跨境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中越边境区域,是廊道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“服务站”。得天独厚的催热潮自然环境,使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观鸟天然庇护所。 “鸟儿不懂边界,中越重塑它们的跨境生存,就是生态我们最真实的生态答卷。”九年间,林秀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,记录逾280种鸟类,其中20多种为广西首次记录。这些影像成就了一份长期生态监测的“民间档案”。 林秀文的“民间档案”与官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,均指向鸟类种群的恢复。更值得欣喜的是,像绿宽嘴鸫这样的珍稀鸟类,在边境线越南一侧的观测记录也日益频繁。这表明,中越双方分别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,成效已开始叠加,正共同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“生命桥梁”。 这些生命影像,其价值不止于科研。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,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,其中不乏来自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“鸟友”。越南高平省生态摄影师阮文胜便是其中之一。拥有18年观鸟经验的他,将那坡视为“观鸟宝藏地”,并在此观测到黑颈长尾雉、蓝背八色鸫等珍稀鸟种。 “影像的力量跨越语言与国界。”阮文胜表示,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鸟类照片常引发越南网友惊叹,“原来我们与中国共享如此多美丽的生命”。“守护共同家园”逐渐成为跨境民众共识。 然而,守护之路并非坦途。栖息地碎片化、非法捕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迁徙规律改变,仍是中越边境生态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。阮文胜期待,未来,越中两国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、开展跨境联合巡护、举办观鸟科普展,让保护行动更具实效。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指出,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,许多物种在全球仅分布这一片区域。“构建有效的跨境生态廊道,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。”他认为,民间记录者的长期观测,不仅为科研积累数据,更通过生动影像,在公众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,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共识形成。 如今,林秀文正酝酿新计划——他打算精选九年来的鸟类影像编纂成图鉴,为中越边境生态廊道留存一部充满生命温度的视觉档案。(完)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1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0836元 上调29个基点
- 不是西式民主就不能说中国先进?南非政党领导人回怼BBC主持人
- 好吃又好逛,全运会倒计时,一起玩转大湾区!
- 俄称空袭乌军预备队 乌称打击俄军指挥所
- A股市场迎来“红包雨”
- 瑞媒:北约、瑞典和土耳其将于14日举行会议讨论瑞典“入约”问题
- 转需!十五运会金牌赛程来了,快收藏→
- 天凉就胃疼,你做错了啥?
- 杭州迟桂花飘香 探访郁达夫小说《迟桂花》诞生地
- 东帝汶总统:美欧的朋友们要想一想,为何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与中国合作
-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袭 扎波罗热地方官员:核电站情况稳定
- 甲状腺癌都很“温和”……是真是假?|谣言终结站
- 一张罚单折射资本市场三大变革
- 今日辟谣(2025年11月3日)
- 转需!十五运会金牌赛程来了,快收藏→
-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将视察扎波罗热核电站
- 天津企业签下1.1亿美元订单 “智能工厂2.0”项目同步落地
- 《青年医学家》第二季即将上线!10位广东青年医生带你揭开健康奥秘
- 老客户广交会探新品 “一见钟情 又见笃定”
- 广东跳水“三连冠”!王伟莹十五运会跳水女子全能摘金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